第(1/3)页 大隋实行府兵制,各地的人马闲时训练,农忙时耕种,别说粮食了,大多数人马铠甲、兵器都得自给自足。 《木兰诗》不是说得好嘛: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…… 如果放在东汉之前,这些东西还用自己买? 不过府兵制做到了兵农合一,节省了朝廷的军费开支,保障了农业生产,也变向增大了军队的规模。 以至于现在轻易就能调出来数十万大军。 邱瑞的意思很明白: 楚王杨谅挑选这个时机出兵,能尽快取胜还好,如果不能速战速决,肯定会耽误了耕种。 再加上大军远征,消耗的粮食更多。 消耗的,都是地方府兵自己的粮食。 他们能不着急吗? 一着急就会军心涣散。 一涣散那就不用说了,肯定会溃败无疑啊。 想明白之后,杨林他们三个老臣,哪怕是贺若弼,都不由暗暗佩服! 好厉害呀! 不愧是大隋仅有的两个异姓王之一! 杨广突然灵光一闪。 换了个表情,满脸佩服的看向杨林。 好像是在说:皇叔,还是你厉害呀!看人看得准!如果不是你把昌平王说降,我们哪能打这么安心的仗? 杨林读懂了侄子的意思,那心情,就跟吃了人参果一样,忍不住哈哈朝邱瑞笑说道:“昌平王,要不你把这军令状给我吧,咱俩换换名,我替你打这一仗。” 邱瑞笑道:“靠山王,君子可不夺人之美啊。” 看他们两个说笑,贺若弼的脸上很挂不住。 而韩擒虎,则是满脸担忧。 毕竟,他跟伍建章暗中是拜了把子的,虽然各事其主,但也不希望这位老伙计一败涂地。 杨广把他们的表现看在眼里。 表面是乐呵呵的看着杨林、邱瑞逗趣。 目光深处,却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寒芒。 兵贵神速。 因此在商定之后,杨广诏令邱瑞为帅,刘文为正印先锋官,张大新为副先锋,点兵三万,即刻起前往荆州平叛。 刘文进宫接旨,又要了两个人,表哥邱福和他的陪练侯君朋。 杨广也没多想,只当是刘文想领着邱福混功劳,于是点头答应了他的要求。 …… 第(1/3)页